N
新闻动态
ews
热点新闻
返回列表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抄佩佩: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
日期:2016-11-04来源:阅读:9410次
各位专家、同仁下午好,今天我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特征和一些发展的趋势,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立足全球看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特征,然后对标全球看一下我国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特征,由于在整个汽车零部件当中,整零关系是整个零部件产业发展当中非常关注的点,所以第三部分介绍一下对于整零关系的分析,再结合这些研究,未来零部件产业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几点思考。
首先从全球来看,单从数据上来看,2015年全球零部件产业是保持整车产业发展形势比较一致,是平稳的微增长的态势,从整个市场格局来看,本身在全球零部件的市场集中度就比较高,从2015年的趋势来看,比2014年又提高了3.6个百,就是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这是整个从全球市场的大概情况来看。
第二,从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角度来看,总体上来说的话,通常汽车产业当中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率是高于主机厂大概一到两个百分点,这种趋势一直从2005年开始一直到2014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就是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当中,可以看到零部件的供应商的利润率的优势和主机厂之间在缩小,尤其表现在2014、2015年期间,对整个零部件企业的利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同时,从整个零部件企业内部比较来看,以产品创新类的零部件企业,它整体上的利润率是高于简单的加工类的企业约1.7—2个百分点,所以从整个大趋势来看,全球都是零部件产业在趋向于更加的重视研发和原始创新。
第三,从市场的全球转移情况来看,随着整车向亚太地区的不断转移,零部件产业当中体现比较突出的就是在这两年当中,随着国家政策和产业的一些导向,除了原来的生产向新兴市场转移以外,在研发领域整个零部件产业也不断向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这也跟以中国为代表的,可以看到一些典型的合资企业,陆续的在国内加强研发中心的投入和研发中心的建立,这个趋势会在未来进一步加强。另外从配套模式上来看,之前全球有一个比较畹町的,也是行业比较认可的模式,就是欧美的整零关系的供应,偏重于平行的配套模式,日韩偏重于金字塔的配套模式,但是这种趋势随着近几年整个汽车产业的不断融合,大家都在向其中统一的趋势融合的态势,从右下角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欧美原本的供应商企业大概原本的区间是1家整车厂在400家左右,现在是280—290,现在在具有系统供货能力的企业转移。原来在日韩金字塔体系当中,原来160家左右的趋势,现在也增长到了250家左右,从大的供货趋势来看,不同的配套模式,也在加速融合,而且零部件企业偏重于系统化的供货。我们整体上从分析的情况来看,未来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的供应关系大概是在270家左右的供应商,是这样的一个配套的格局。
总体从大的趋势上来看,预计零部件产业的市场规模还是会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但是这个增长会相对于是微增长,根据现在的数据预测到2020年是保持在2.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新兴零部件是增长态势比较快的,而且是利润率相对比较高的,预计未来五年新兴的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平均利润率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2—3%,超过7%,这是对未来全球趋势的预测。
同时,在整个商业模式上面,现在的零部件产业从全球大的趋势上来看,从一些典型的案例也可以看出来,表现非常突出的第一点就是以产品创新的这种商业模式的态势,会逐渐的取代原来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商业模式,在整个零部件产业当中也是会对整个零部件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一些新的挑战。第二是信息化、智能化,除了低碳化的发展,前面就是节能环保这一块,是整个行业发展关注的,在下一个阶段信息化、智能对零部件产业带来的影响会非常直接,除了体现在产品本身之外,在生产、制造环节,包括智能制造这个部分,从全球趋势来看,会带来一些新的改变和新的态势。
第二部分分享一下我们国家零部件产业大概的情况,相对于全球的稳定增长,我国从数据上来看,近几年零部件还是保持一个缓慢增长的态势,在里面表现比较突出的是我们的出口市场,这是零部件产业当中比较好的,从乘用车和商用车的两个板块来看,也是受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商用车的大板块都是比较严峻的态势,相应的零部件产业也是比较一样的下滑的态势,但这里面有一个点,在商用车统计数据当中发现,整个商用车的出口是在所有零部件产业板块比较突出,作为比较乐观的一个点。第二个就是国内整车汽车产业安全集群化的布局,零部件产业也是和汽车产业保持了一致,就是在现在六大产业集群当中分布了超过80%以上的零部件企业,在目前的集群特征当中,也有几个比较突出的形势,第一个是目前的集群化会在朝着更加集中的态势,尤其表现在长三角地区,他们的市场份额仍然在持续提升,可能有一些稍微低终端的产业向其他集群转移,但是整个产值利润是走在比较靠前的。第二在组织形态当中,近几年在我们调研过程当中发现,在集群中以前是比较简单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供货关系,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资本市场、产业链的融合加速,在各个集群过程中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股权形式、企业之间的关系,包括整零企业的关系,组织形态更加多样化。产业结构当中,总体上看还是好问题,就是高端产品相对缺乏,这里面在调研过程中反馈回来的,就是传统产品除了在零部件产业当中的高端产品技术缺乏,在传统的产品方面,可靠性方面,还是国内的比起国外的有一些差距。在发展模式上,虽然我们形成了这样的集群,但是集群仍然是以产业链简单的技术合作比较特征的初级阶段,集群化的特点对产业的带动还是比较有限的,这是从国内集群发展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
另外一个是在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这里面表现在零部件企业当中尤为突出,在今年整个研发投入是力度比前几年增长非常多,从几个数据也可以看出来,在2014年统计的83家上市零部件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达到3.88%,在这几年跟踪过来的数据当中,研发投入比较高的,而且这个投入是属于可以统计的投入,实际上据我了解,在很多企业当中研发投入的统计口径,真实的投入会高一些,所以比前年的投入高很多。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研发中心的建设和通过资本的方式来收购国外的企业,为企业的研发能力快速提升,然后也是起到了比较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新能源企业比较值得,近几年发展当中联动的发展模式,包括整车厂还有相应的企业、动力总成的企业联合开发一个共性的平台,这些表现在零部件产业当中,关键的技术还是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新兴零部件领域,就是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包括和汽车电子整个产业链的布局,这也是受国家政策的引领,发展比较快一点。按照国际上的惯例,生产制造前端环节的零部件产业只占产业链当中的一小部分,更大的和汽车零部件当中的,尤其是利润,几乎是很大一部分,国外高达50%以上的利润都是分布在后市场的,这和后市场、回收再制造的零部件产业,这是近几年国内发展非常迅速的,呈现这样一个发展特征。
从未来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也是在整个汽车产业大的增速预测数据的指引下,大概推算出来到2020年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产值将超过5万亿,所以整个汽车容量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应该是零部件产业还是会伴随整车稳步的提升和发展。
在产品技术方面,目前混合动力技术的系统,然后跟乘用车相关的电控技术,还有变速箱当中一些新型的技术是近几年当中提升非常大的技术点,另外就是和发动机相关的,增压发动机,和智能车相关的,在自动加车的前三个级别的ADS系统,这些技术会在三到几年,速度会比想象的更快。这里面值得提的是微混的48伏的系统,这也是国内零部件产业投入非常大的,据行业观察,很可能会在明年就会有自主生产的48伏系统推向市场,所以这都是我们整个国内零部件产业,也是从技术上取得的非常大的突破。另外就是我们的品质,虽然我们的整体品质比起国外有一些产生,从数据统计来看,整个提升的水平还是很高。
跨界合作和整零协同的模式,这也是在近几年整个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当中比较鲜明的一些特征,包括一些资本层面的收购,包括整车厂和互联网企业,整车厂和材料企业,就是跨界合作的趋势和整零协同的趋势都会成为未来产业发展当中新的常态。
第三部分简单的介绍一下整零关系,刚才提到原本我们比较稳定的依附式的就是金字塔的模式和水平式的模式在相互融合,第二是整零关系之间的合作由原来的简单的供货关系,可能更加偏重于多元化,包括大集团对零部件资源的整合,也包括各个集团之间的股份的合作,参股合作,还有一些联合开发的平台等等,就是带来了整个,在整零合作关系的未来,会更加的多元化。另外就是利润,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从目前来看,在现在基础上会继续下降,利益的共同化导致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合作期间也是唯一的关系,在整零关系当中,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的利润分配,也是影响行业非常大的点。
另外从地域上,零部件的全球化供应、模块化供应将是一个很大的趋势,这样将对整零协作带来一些新的专机。这里面有几个案例可以简单看一下,在合作整零合作关系最密切的动力总成的板块,以丰田原本的合作关系当中可以看出,整车厂是绝对的主导地位,零部件都是协同和开发的,但是中国目前的整零关系从动力总成来看,乘用车板块和丰田非常相似,但是在商用车板块,就是相对平行独立的,尤其是我们商用车这一块整个动力总成的技术在国际上走的还是比较靠前的。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到,整零关系未来有更多的可能出现,而且协同的趋势会更多的大于竞争或者互相之间的博弈关系。
最后也是通过去年的研究,立足于行业,大概是从这几个点,也是从不同的层面,对国家行业提出了一些意见,第一个就是顶层设计,对零部件产业的话,可能还是要国家从战略层面具有更加的重视,明确我们现在发展目标和基础,也需要配套更加健全的管理机制。第二是在技术突破上,除了围绕4G发展要更多侧重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做一些重要的联合性的技术攻关和跨界平台。第三是整零协同关系,在多元化发展模式下需要把握机会,在技术上得到很好的发展。最后是在国际合作和后市场,这也是比较新的一些领域,也是一个大的趋势,尤其是售后市场伴随信息的公开,会对零部件产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以上就是我的汇报,在此借这个机会,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分析,或者好的观点,好的建议,也可以及时和我们联系,因为在零部件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特别希望更多的行业力量参与,把行业的声音反映到国家或者各个层面,推动零部件产业健康发展。
首先从全球来看,单从数据上来看,2015年全球零部件产业是保持整车产业发展形势比较一致,是平稳的微增长的态势,从整个市场格局来看,本身在全球零部件的市场集中度就比较高,从2015年的趋势来看,比2014年又提高了3.6个百,就是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这是整个从全球市场的大概情况来看。
第二,从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角度来看,总体上来说的话,通常汽车产业当中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率是高于主机厂大概一到两个百分点,这种趋势一直从2005年开始一直到2014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就是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当中,可以看到零部件的供应商的利润率的优势和主机厂之间在缩小,尤其表现在2014、2015年期间,对整个零部件企业的利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同时,从整个零部件企业内部比较来看,以产品创新类的零部件企业,它整体上的利润率是高于简单的加工类的企业约1.7—2个百分点,所以从整个大趋势来看,全球都是零部件产业在趋向于更加的重视研发和原始创新。
第三,从市场的全球转移情况来看,随着整车向亚太地区的不断转移,零部件产业当中体现比较突出的就是在这两年当中,随着国家政策和产业的一些导向,除了原来的生产向新兴市场转移以外,在研发领域整个零部件产业也不断向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这也跟以中国为代表的,可以看到一些典型的合资企业,陆续的在国内加强研发中心的投入和研发中心的建立,这个趋势会在未来进一步加强。另外从配套模式上来看,之前全球有一个比较畹町的,也是行业比较认可的模式,就是欧美的整零关系的供应,偏重于平行的配套模式,日韩偏重于金字塔的配套模式,但是这种趋势随着近几年整个汽车产业的不断融合,大家都在向其中统一的趋势融合的态势,从右下角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欧美原本的供应商企业大概原本的区间是1家整车厂在400家左右,现在是280—290,现在在具有系统供货能力的企业转移。原来在日韩金字塔体系当中,原来160家左右的趋势,现在也增长到了250家左右,从大的供货趋势来看,不同的配套模式,也在加速融合,而且零部件企业偏重于系统化的供货。我们整体上从分析的情况来看,未来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的供应关系大概是在270家左右的供应商,是这样的一个配套的格局。
总体从大的趋势上来看,预计零部件产业的市场规模还是会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但是这个增长会相对于是微增长,根据现在的数据预测到2020年是保持在2.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新兴零部件是增长态势比较快的,而且是利润率相对比较高的,预计未来五年新兴的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平均利润率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2—3%,超过7%,这是对未来全球趋势的预测。
同时,在整个商业模式上面,现在的零部件产业从全球大的趋势上来看,从一些典型的案例也可以看出来,表现非常突出的第一点就是以产品创新的这种商业模式的态势,会逐渐的取代原来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商业模式,在整个零部件产业当中也是会对整个零部件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一些新的挑战。第二是信息化、智能化,除了低碳化的发展,前面就是节能环保这一块,是整个行业发展关注的,在下一个阶段信息化、智能对零部件产业带来的影响会非常直接,除了体现在产品本身之外,在生产、制造环节,包括智能制造这个部分,从全球趋势来看,会带来一些新的改变和新的态势。
第二部分分享一下我们国家零部件产业大概的情况,相对于全球的稳定增长,我国从数据上来看,近几年零部件还是保持一个缓慢增长的态势,在里面表现比较突出的是我们的出口市场,这是零部件产业当中比较好的,从乘用车和商用车的两个板块来看,也是受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商用车的大板块都是比较严峻的态势,相应的零部件产业也是比较一样的下滑的态势,但这里面有一个点,在商用车统计数据当中发现,整个商用车的出口是在所有零部件产业板块比较突出,作为比较乐观的一个点。第二个就是国内整车汽车产业安全集群化的布局,零部件产业也是和汽车产业保持了一致,就是在现在六大产业集群当中分布了超过80%以上的零部件企业,在目前的集群特征当中,也有几个比较突出的形势,第一个是目前的集群化会在朝着更加集中的态势,尤其表现在长三角地区,他们的市场份额仍然在持续提升,可能有一些稍微低终端的产业向其他集群转移,但是整个产值利润是走在比较靠前的。第二在组织形态当中,近几年在我们调研过程当中发现,在集群中以前是比较简单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供货关系,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资本市场、产业链的融合加速,在各个集群过程中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股权形式、企业之间的关系,包括整零企业的关系,组织形态更加多样化。产业结构当中,总体上看还是好问题,就是高端产品相对缺乏,这里面在调研过程中反馈回来的,就是传统产品除了在零部件产业当中的高端产品技术缺乏,在传统的产品方面,可靠性方面,还是国内的比起国外的有一些差距。在发展模式上,虽然我们形成了这样的集群,但是集群仍然是以产业链简单的技术合作比较特征的初级阶段,集群化的特点对产业的带动还是比较有限的,这是从国内集群发展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
另外一个是在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这里面表现在零部件企业当中尤为突出,在今年整个研发投入是力度比前几年增长非常多,从几个数据也可以看出来,在2014年统计的83家上市零部件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达到3.88%,在这几年跟踪过来的数据当中,研发投入比较高的,而且这个投入是属于可以统计的投入,实际上据我了解,在很多企业当中研发投入的统计口径,真实的投入会高一些,所以比前年的投入高很多。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研发中心的建设和通过资本的方式来收购国外的企业,为企业的研发能力快速提升,然后也是起到了比较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新能源企业比较值得,近几年发展当中联动的发展模式,包括整车厂还有相应的企业、动力总成的企业联合开发一个共性的平台,这些表现在零部件产业当中,关键的技术还是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新兴零部件领域,就是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包括和汽车电子整个产业链的布局,这也是受国家政策的引领,发展比较快一点。按照国际上的惯例,生产制造前端环节的零部件产业只占产业链当中的一小部分,更大的和汽车零部件当中的,尤其是利润,几乎是很大一部分,国外高达50%以上的利润都是分布在后市场的,这和后市场、回收再制造的零部件产业,这是近几年国内发展非常迅速的,呈现这样一个发展特征。
从未来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也是在整个汽车产业大的增速预测数据的指引下,大概推算出来到2020年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产值将超过5万亿,所以整个汽车容量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应该是零部件产业还是会伴随整车稳步的提升和发展。
在产品技术方面,目前混合动力技术的系统,然后跟乘用车相关的电控技术,还有变速箱当中一些新型的技术是近几年当中提升非常大的技术点,另外就是和发动机相关的,增压发动机,和智能车相关的,在自动加车的前三个级别的ADS系统,这些技术会在三到几年,速度会比想象的更快。这里面值得提的是微混的48伏的系统,这也是国内零部件产业投入非常大的,据行业观察,很可能会在明年就会有自主生产的48伏系统推向市场,所以这都是我们整个国内零部件产业,也是从技术上取得的非常大的突破。另外就是我们的品质,虽然我们的整体品质比起国外有一些产生,从数据统计来看,整个提升的水平还是很高。
跨界合作和整零协同的模式,这也是在近几年整个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当中比较鲜明的一些特征,包括一些资本层面的收购,包括整车厂和互联网企业,整车厂和材料企业,就是跨界合作的趋势和整零协同的趋势都会成为未来产业发展当中新的常态。
第三部分简单的介绍一下整零关系,刚才提到原本我们比较稳定的依附式的就是金字塔的模式和水平式的模式在相互融合,第二是整零关系之间的合作由原来的简单的供货关系,可能更加偏重于多元化,包括大集团对零部件资源的整合,也包括各个集团之间的股份的合作,参股合作,还有一些联合开发的平台等等,就是带来了整个,在整零合作关系的未来,会更加的多元化。另外就是利润,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从目前来看,在现在基础上会继续下降,利益的共同化导致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合作期间也是唯一的关系,在整零关系当中,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的利润分配,也是影响行业非常大的点。
另外从地域上,零部件的全球化供应、模块化供应将是一个很大的趋势,这样将对整零协作带来一些新的专机。这里面有几个案例可以简单看一下,在合作整零合作关系最密切的动力总成的板块,以丰田原本的合作关系当中可以看出,整车厂是绝对的主导地位,零部件都是协同和开发的,但是中国目前的整零关系从动力总成来看,乘用车板块和丰田非常相似,但是在商用车板块,就是相对平行独立的,尤其是我们商用车这一块整个动力总成的技术在国际上走的还是比较靠前的。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到,整零关系未来有更多的可能出现,而且协同的趋势会更多的大于竞争或者互相之间的博弈关系。
最后也是通过去年的研究,立足于行业,大概是从这几个点,也是从不同的层面,对国家行业提出了一些意见,第一个就是顶层设计,对零部件产业的话,可能还是要国家从战略层面具有更加的重视,明确我们现在发展目标和基础,也需要配套更加健全的管理机制。第二是在技术突破上,除了围绕4G发展要更多侧重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做一些重要的联合性的技术攻关和跨界平台。第三是整零协同关系,在多元化发展模式下需要把握机会,在技术上得到很好的发展。最后是在国际合作和后市场,这也是比较新的一些领域,也是一个大的趋势,尤其是售后市场伴随信息的公开,会对零部件产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以上就是我的汇报,在此借这个机会,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分析,或者好的观点,好的建议,也可以及时和我们联系,因为在零部件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特别希望更多的行业力量参与,把行业的声音反映到国家或者各个层面,推动零部件产业健康发展。